《年齡》三傳通讀進門之僖公十六年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包養心得源:“三純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初二日辛未
耶穌2024年9月4日
[年齡]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鶂)退飛,過宋都。
三月壬申,令郎季友卒。
夏,四月,丙申,鄫(繒)季姬卒。
秋,七月,甲子,公孫茲(慈)卒。
冬,十有仲春,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包養一個月于淮。
魯僖公十六短期包養年,公元前644年。
春季,《年齡》記錄了兩件異常的工作,第一件事是“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鶂)退飛,過宋都。”三傳之中,前半部門記錄《左傳》和《榖梁傳》里都是“隕石于宋五。”《公羊傳》是“霣石于宋五。”霣,即隕。后半部門記錄,《左傳》和《公羊傳》都是“六鹢(yì)退飛”,《榖梁傳》是“六鶂(yì)退飛”,鶂即鹢,是傳說中的一種水鳥。所以三傳記錄雖然字有差異但表現的意思還是一樣。魯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日,初一,五塊隕石落在了宋國。也是這個月,有六只鹢(鹢)鳥向后倒著飛,經過宋國的國都。
之所以說這兩件工作異常,一是隕石墜落本來就比較少見。此前魯莊公七年的“星隕(霣)如雨”記錄中,只記載了天象但并無發現隕石實物的記錄,而這次是《年齡》里第一次明確發現隕石實物的記錄。二是,正常情況下鳥兒都是正著往前飛的,發展著飛,顯然分歧常理。所以,顯然《年齡》覺得這兩件事有些異常,故而記錄下來。
《左傳》對這兩條記錄的注解,我覺包養網推薦得很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力:
十六年春,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六鹢退飛過宋都,風也。
周內史叔興聘于宋,宋襄公問焉,曰;“是何祥也?吉兇焉在?”對曰:“今茲魯多年夜喪,來歲齊有亂,君將得諸侯而不終。”退而告人曰:“君掉包養意思問。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吉兇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分別對兩件事做清楚釋。第一件事,說落下來的石頭,就是隕落的星星。
第二件事,說六只鹢之所以倒著飛,是因為風的緣故。
正常情況下鳥兒確實不克不及倒著飛,我查資料,說今朝獨一能倒著飛的鳥是蜂鳥,至于年齡時代能否有別的鳥還能倒著飛就不了解了。《左傳》認為之所以這幾只鹢鳥倒著飛,是因為風——我懂得難道是風太年夜,鳥兒迎著風飛,結果反被吹的發展,所以地上的人觀察,以為是鳥本身就倒著飛,故而覺得神奇,記錄了下來?
可是這兩件事對宋國的現實產生了影響。《左傳》的第三段記錄就是講述此事。周王朝的內史名為叔興的,到宋國進行訪問,宋襄公就這兩件事請教他,說;“這預示(注:祥,是預兆的意思)著什么?是吉是兇?”叔興答覆說:“本年魯國或許會有年夜的喪事,來歲齊國應該會有變亂,國君您將獲得諸侯的擁護但不克不及堅持到最后。”退下來之后叔興和其別人說:“國君問的這個分歧適。這是屬于陰陽方面的事,吉兇之事并非由此所產生。吉兇是由人為的原因導致的,我(之所以那樣答覆)是因為不敢違逆國君的緣故。”
顯然宋襄公認為這兩件異常的事,是應該預兆著人間將來要發生什么,但具體發生什么宋襄公不了解。剛好有一位專業人士——周王室的內史叔興——來宋國包養意思進行交通訪問。史官在當時一方面代表著見多識廣,另一方面往往還具有占卜的職責,所以宋襄公就此事問了叔興。叔興卻是做清楚釋,可是從他后來跟包養網VIP其別人的解釋看,叔興并不認可這兩件異常工作會預示人世間的吉兇禍福,而是認為人世間的工作是吉是兇,取決于人本身——這個觀點其實很先進,即便明天也完整不過時。但由于宋襄公位置高于他,作為成分高貴的人有這樣的疑問,他還是做了答覆。依照他的答覆,預言了三件事,即“今茲魯多年夜喪,來歲齊有亂,君將得諸侯而不終。”雖然叔興內心并不認可這兩件異常工作會預示人世包養行情間的吉兇禍福,但很神奇的是,這三條語言最后都準確應驗了。具體怎么應驗的,我們后面就能看到——至于叔興為何得出上述預言,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只能說,這個人善于卜算吧。不過也很希奇,為何叔興會預言宋國的異象將有一部門應驗到魯國齊國身上呢?
《公羊傳》是這樣解讀的:
曷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tián)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何故不日?晦日也。晦則何故不言晦?《年齡》不書晦也。朔有事則書,晦雖有事不書。曷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五石六鹢何故書?記異也。外異不書,此何故書?為王者之后記異也。
磌,是石頭落地聲。為何《年齡》先記錄“霣”而后記錄“石”?霣石是記錄聽到的工作,聽到有東西從地面落地的聲音,到那里往檢查,發現是隕石墜落,數了一下有五塊。“是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也就是這個月。為何《年齡》沒有記錄每日天期?實際上是晦日。是晦日則為何不明包養網站確說是晦?因為《年齡》不明確記錄晦日。朔日假如有事就明確記錄是朔日,晦日即便有事也不明確記錄是晦日。為何先記錄六而后記錄鹢?“六鹢退飛”是記錄所見的工作,先看到了六只鳥,仔細辨別才認出來是鹢,再漸漸看發現它們是發展著飛。五塊隕石六只鹢為何記錄下來?因為是異常的現象所以記錄了下來。魯國之外發生的異常工作普通《年齡》不記錄,為何記錄這兩件事?因為宋國是王者之后,所以發生了異常工作就記錄下來。
《公羊傳》的這段解讀,文字自己倒沒有什么難懂的,可是其實有好幾處觀點我是分歧意的。好比認為“六鹢退飛”是在晦日,這個顯然是因為後面說了隕石墜落是朔日,所以這里就牽強附會的要說是一個晦日來對應上。并且台灣包養給出來由說“《年齡》不書晦也。朔有事則書,晦雖有事不書。”但實際并非這般。至多《年齡》里有兩次關于晦日的記錄。一條是此前魯僖公十五年我們看到的,“玄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廟。”另一條是魯成公十六年的“六月……甲午包養條件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注:也有說這兩處的“晦”不是指晦日,而是指天氣陰暗。但我不太認可這個觀點)其次則是關于“五石六鹢”文字順序的解讀,顯然是過度發揮解讀了。第三點則是所謂的“外異不書。”這里《公羊傳》說“外異不書,此何故書?為王者之后記異也。”此前魯僖公十四年解讀“沙鹿崩”的時候,《公羊傳》也提出過“外異不書,此何故書?為全國記異也。”可見,《年齡》實際并非是“外異不書”。可是每次類似的記錄,《公羊傳》都要硬給找個來由,我覺得過度解讀了。
《榖梁傳》對兩件異常事務的解讀如下:
先隕而后石何也?隕而后石也。于宋,四竟之內曰宋。后數,散辭也,耳包養合約治也。
是月也,決不日而月也。六鶂退飛過宋都,先數,聚辭也,目治也。子曰:“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石,無知,故日之;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正人之于物,無所茍罷了。石、鶂且猶盡其辭,而況于人乎?故五石六鶂之辭不設,則霸道不亢矣。”平易近所聚曰都。
“四竟之內曰宋”即墜落的地點其東東北北四至完整在宋國境內。“后數”,即“宋五”,五在后面。耳治,指用耳朵聽到。
第一段解讀意思說,為何《年齡》先記錄隕而后記錄石?是因為隕落之后才發現是石。“于宋”,是指在宋國境內。之所以把數字放在后面,表現疏散在幾處,是耳朵聽到落地的聲音了。
第二段解讀意思說,《年齡》記錄“是月”,是表現(六鶂退飛與隕石墜落)不是統一天發生的可是同月。之所以記錄為“六鶂退飛過宋都”,先說數字,是表現鳥兒湊集在一路,是眼睛看到了(注:目治,即用眼睛看到)。夫子說:“石頭,是沒有知覺的事物,鶂,是稍微有聰明的動物。因為石頭無知,所以寫明每日天期;因為鶂稍微有聰明,所以只寫明月份。正人對于萬物,是不會隨便對待的。石、鶂尚且這般講究用詞,何況是關于人的呢?是以五石六鶂記載的文辭假如不細揣摩,則管理國家的戰略就不會高超。”老蒼生湊集的處所稱都。
這段記錄倒也不難懂得,不過發表那一番“子曰”議論的“子”,是不是孔子,我覺得未必吧。
春季《年齡》記錄的第二件事是“三月壬申,令郎季友卒。”——叔興對宋襄公預言的“今茲魯多年夜喪”,在這里就初步應驗了。不過《左傳》沒有關注這條記錄,《公羊傳》解釋了一下稱謂里的奧義:
其稱季友何?賢也。
《年齡》這里為何特地稱他為“季友”呢?是因為認可彰顯他的賢德。
《榖梁傳》解讀說:
年夜夫日卒,正也。稱公弟叔仲,賢也。年夜夫不言“令郎”“公孫”,疏之也。
年夜夫往世了,記載往世的每日天期,是正確的做法。稱他是(魯莊公的)弟弟,是因為他賢德。對年夜夫假如不稱其為“令郎”“公孫”,是表述疏遠的意思。
為何二者都認為這里稱謂有講究呢?因為令郎友名友,字季。稱令郎表白成分,稱字表白尊敬。
魯桓公的三個兒子,令郎慶父、令郎友、令郎牙雖然兄弟交惡,但三人的后代卻慢慢做年夜,成為魯國主要包養犯法嗎的政治勢力。因為這三家先祖都是魯桓公,所以后世稱這三個家族為“三桓”。令郎友的后代是季孫氏,也稱季氏,赫赫有名的“季氏將伐顓臾”就是令郎友的后人所為;令郎慶父的后代是孟孫氏(注:孟,跟伯一樣,表現老邁),包養平台也稱孟氏;令郎牙的后代就是叔孫氏。后面我們還會看到這三個家族良多相關的記錄。
夏日,《年齡》的記錄也是一位跟魯國有關的人物往世了。“夏,四月,丙申,鄫(繒)季姬卒。”這位鄫(繒)季姬,就是在後面sd包養魯僖公十四年和十五年都出現過的季姬,假如說她是十五年才嫁到鄫國,那真的是讓人嘆息紅顏苦命了。
對于季姬的往世,三傳都未關注。不過讀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左傳》里,叔興對宋襄公預言的“今茲魯多年夜喪”,這個“多”顯然意味著不止一件喪事,那季姬作為魯國的女甜心花園兒往世,是不是也應驗了這個“多”呢?——這也是為何後面令郎友往世的時候,我說叔興的這條預言是“初步應驗”的緣故。
《左傳》夏日的記錄是戰爭:
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
往年七月,《年齡》就記錄齊國就曾聯合曹國攻擊厲國,當時《左傳》解釋說“秋,伐厲,以救徐也。”此刻《左傳》這里出現的記錄,由于文字上直接說的就是“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所以我傾向于就是對往年七月“齊師、曹師伐厲”結果的說明,即往年的戰爭應該持續很長,一向到了這年炎天,齊國因為攻擊厲國打不下來,救濟徐國這件事就此結束,打道回府了。
當然,假如依照當時戰爭的普通情況看,也能夠是往年齊人伐厲,可是《年齡》沒記錄戰況若何;本年能夠齊國又發起了一次對厲國的戰爭,雖然《年齡》沒記錄,但《左傳》則簡單記錄了一下本年這次戰爭的結果——這也是一種推測,權且提出來供大師參考。
春季,《年齡》記錄是“秋,七月,甲子,公孫茲(慈)卒。”這是今年度魯國國內第二起年夜夫級包養條件別的人物往世,sd包養即便不考慮後面的季姬往世記錄,那魯國本年也有令郎友和公孫茲(慈)兩位年夜夫級別的人物往世,完善應驗叔興對宋襄公預言的“今茲魯多年夜喪”——包含“多”這個細節。
《公羊傳》和《左傳》包養網比較對此都未多做注解,《榖梁傳》還是把之前類似的理論拿出來解釋了一句:
年夜夫日卒,正也。
雖然《左傳》對此沒有解讀,可是參考《年齡》最後一條年夜夫往世記錄“令郎益師卒”,當時《左傳》提出“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一對比,我們似乎可以發布來,依照《左傳》的邏輯,魯僖公應該參與了公孫茲(慈)的小斂了。
《左傳》春季的記錄如下:
秋,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涉汾,及昆都,因晉敗也。
王以戎難告于齊,齊征諸侯而戍周。
第一段講述狄人攻擊晉國。狐廚、受鐸以及昆都,都是地名,可是具體地址有爭議,甚至有人認為狐、廚是兩個處所,不過大要都是在汾水沿岸。春季,狄人進侵晉國,奪取了狐廚、受鐸,渡過汾河,一向打到了昆都,這都是由于晉國打了敗仗的緣故。
第二段講述戎人再次作亂,威脅到王室,周襄王向齊國垂危,齊桓公佈告諸侯,召集諸侯的軍隊往幫助王室包養dcard戍守。
夏季,諸侯之間再次發生會盟,《年齡》記錄是“冬,十有仲春,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包養網心得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魯僖公與齊桓公、宋襄公、陳穆公、衛文侯、鄭文公、許僖公、邢國國君及曹共公在淮地會盟。淮,有人說是明天甜心花園的江蘇盱眙,當然也能夠是淮河邊其他什么處所——具體是哪,就欠好說了。
《公羊傳》沒有關注這條記錄,《榖梁傳》只是簡單結束了一下:
兵車之會也。
說明諸侯都是帶著軍隊往參加的——為何諸侯帶軍隊參加?沒有多說。
《左傳》冬天的記錄是兩件事:
冬,十一月乙卯,鄭殺子華。
十仲春會于淮,謀鄶,且東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齊短期包養有亂。”不果城而還。
第一件事,是十一月乙卯日,鄭國殺失落了子華。
子華本是鄭文公的太子,最早出現在《年齡》中是魯僖公七年,“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包養app子款、鄭世子華盟于寧母台灣包養。”《左傳》在記述寧母之會的時候,提到了子華曾試圖借助齊國氣力在鄭國作亂,齊桓公動心了但被管仲勸阻,并且當時也說了“子華由是獲咎于鄭”——後面埋下的伏筆,此時終于應驗了。
第二件事,就是對《年齡》這條諸侯會盟的解釋。十仲春,諸侯在淮河邊會盟,商議鄫國的工作,且商討收兵東方。在鄫地修城,退役的人病了。有人早晨登上小山呼喚說:“齊包養網推薦國發生動亂了。”城沒有修完(諸侯們)就歸去了。
“謀鄫”,應該是鄫國碰到了什么包養dcard危難的工作,可是沒有相關資料,所以具體工作這里不成考;“東略”,顯然是針對楚國——甚至包含徐國——等東邊的淮夷集團。可是結合“東略”和“城鄫”兩件事看,鄫國碰到的問題大要率跟來自東方淮夷集團的壓力有關。城鄫而引發的事務,說明諸侯聯盟內部已經離心離德了,有人這樣一喊,即包養網單次便是謠言,竟然也能使諸侯聯軍無心久駐,說明無風不起浪,齊國內部確實有不安寧的原因且裸露出來了苗頭。這件禍亂軍心的工作,跟幾多年后年夜澤鄉包養網ppt的“年夜楚興,陳勝王”異曲同工。
責任編輯:近復